不少地方买房是有限购政策的,于是有人动了“借名买房”的心思。这种“借名买房”的行为是否合法呢?目前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存在争议的。有判例认为房屋限购政策是部门规范性文件,违反该规定不会必然导致合同无效;但也判例认为,为规避限购借名买房,有违公序良俗,应当认定无效。接下来和上海动迁律师一起看看下面这起案例。
王女士和丈夫想买房进行投资,但是两人都属于限购对象,就用了婆婆的名字进行购买,之后王女士因病去世,王女士的父亲觉得自己有这套房子的继承份额,但是,王女士的丈夫和婆婆却不同意,那么这套房子该如何分配呢?
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兴华律师表示:
房子写在婆婆名下,这确实有点说不清楚,王女士的父亲想要争取这套房子的份额,首先要确定这房子的一部分属于王女士的遗产。所谓的借名买房,因为常常发生在熟人之间,对房屋权属很难有明确的书面约定,王女士的父亲需要通过支付明细、流水账单来证明房款的来源、资金流向,结合当事人的陈述以及其他证据,认定借名买房事实的存在,从而认定真实购买人是王女士和丈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名买房的当事人是为了规避政府的限购政策,实际上是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所以法院一般不会直接判房子产权归真实购买人,而会判决房子仍然归借名人所有,给购买人相应的房屋折价款补偿。所以本案中,王女士的父亲可以按照法定的继承比例去分割王女士应得的房屋折价款。
律师温馨提示:
借名买房的原因多种多样,购房人面临的风险也层出不穷,一旦出现纠纷,购房人将承担严苛而又沉重的举证责任。因此,从风险规避的角度,京云律师提示广大购房者不要轻易进行借名买房活动,尽量通过正规市场渠道购房并妥善办理不动产登记。
如果已经签订了借名买房协议的,那么从司法实践而言,若主体适格、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一般认为借名买房协议是有效的。
律师建议在借名买房活动中,购房人应当做到三个“一定”:
一定要注意了解所购房屋的性质,尽量签订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并且就房屋归属问题作出明确约定;
一定要保管好借名买房产生的书面证据,比如购房合同、交首付款按揭贷款、装修款、物业费、取暖费的证据等;
一定要保管好房产证,最好能要实际占有房产,即使不便长期居住也应当经常性前往房屋确认情况。
只有正确理解法律法规、妥善保管证据,才能尽量降低借名买房的风险,在大限度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在线咨询上海动迁律师。